通讯员 杨云锋
获批建设农业农村部长江中游作物绿色高效生产重点实验室、“春两优长70”等6个农作物新品种成功转化、支部获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6人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两年来,新黄金城xhjc官方网站农学系教工党支部在各级党组织的关心支持下,引领系部党员教师深抓党建业务融合、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农业,激活红色动能,支部党员教师们的各类成果接连丰收,既推动了学院快速发展,又引领了地方农业提质增效。
薪火传承,推进党建业务融合
足迹遍布湖北省的村村寨寨、田间地头,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指导当地农业生产;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农业培训,努力造就新型职业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广泛参与全国土壤普查、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石首)等国家或地方重大战略项目……农学系教工党支部的党员教师们,在寒来暑往间,总是扎根乡土,奔走在服务三农的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初心使命。
一个支部,一面旗帜;一个党员,一盏明灯。农学系教工党支部经过10余年的传承与发展,一代代农学人在“七里湖精神”的滋养下,形成了艰苦奋斗、团结向上、认真执教、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
讲政治、重学习,讲团结、重奉献,讲奋斗、重发展,讲创新、重实际,讲行动、重实效,五讲五重夯实党员作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坚持“强农兴农、服务社会”的科研服务理念,三个坚持擘画兴农建功新图景。这不是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扎扎实实的付出和行动。
10余年来,农学系教工党支部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实现了党建与业务的双融双促。在农学系教工党支部,支部书记党建业务双带头,支部委员行政业务双肩挑,支部党员党建业务双跟进,形成了支部引领、书记带头、系主任示范、委员分担、党员跟进、党政团结协作的工作局面。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农学系先后完成了本科教学评估、普通遗传学等3门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农业农村部长江中游作物绿色高效生产重点实验室申报立项建设等一系列艰巨任务。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有效融合,有力推动了农学系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研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高校教师党支部是党团结联系广大教师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我们将继续加强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让每一位党员都成为一盏明灯,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互融互促,培养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农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王书平说。
以生为本,建立多元人才培养体系
在农科大楼实验室里,2022级学生陈粟文正在娴熟地操作着实验仪器,为她主持的大创项目做实验准备。2022年11月,刚刚入学两个月的陈粟文就进入到了“大豆基因组选择育种与功能基因挖掘”课题组,开始了她的课题组轮转见习。三个月后,她已经轮转了农学系的9个课题组。最终,她选择进入“作物分子生理与进化”课题组。和陈粟文一样,农学系70余名2022级学生均被吸纳进了不同的课题组,开始了他们的科研之路。
学生在入学初就能够进入实验室,得益于学院实施的“三早三进”活动,在“早进课题组、早进实验室和早进试验田”的引领下,农学系科学研究平台面向本科生全面开放。大一上学期,在各课题组轮转2至3个月,学期末通过双向选择确定“三早进”课题组和导师。大一下学期开始,便可在导师和师兄师姐的引领下,进入实验室开展基本科研训练,大二大三就可进入导师的科研团队开展系统的科学研究。
学生楚楚轮转见习结束后,就跟随丁双成副教授从事作物逆境分子生物学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她还获批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玉米转录因子TCP42调控耐旱性研究”。“PCR扩增、DNA凝胶电泳、CTAB法提取DNA、提取RNA等实验方法在课题组轮转见习的时候都已经掌握了,这些为大创项目的开展都打下了基础”,轮转的过程中,楚楚学习到的很多科研方法和实验操作都在大创项目中得到了应用。
楚楚还参加了课题组每周的组会,“课题组的学术氛围真的很好,组会上师兄师姐往往会把自己在开展实验时遇到的难点抛出来,经过一番讨论,老师稍加指导,解决难点的思路就出来了,这种感觉太酷了。”
在实施“三早三进”计划的基础上,支部党员教师们将科研中的重难点作为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选题,设立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助力学生科研能力提升。
三早进活动是农学系精准育才的方法之一。多年来,农学系教工党支部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探索建立多元人才培养体系,在校风中铸魂,在教风中启智,在学风中立德,引导学生潜心向学,成人成才。多名党支部党员干部担任班级导师,进宿舍、进教室、进食堂与学生交流,深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支部每年联合学生党支部开展理论学习、志愿服务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党支部在学生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教职工积极参与到学生考研帮扶活动中,通过主题班会、考研动员会、个人谈心、特困帮扶等形式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研观,并根据每名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大幅提高了学生的考研率。农学系学生的考研率从2019年的33.33%提高到2023年的49.33%,考研率连续提升16个百分点,多次名列学校前茅。
支部党员教师们积极参与教研项目申报、教材编写,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取得优异成绩。近3年来,农学系教师主编或参与编写教材4部,获全国高校农林类专业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1项,获批省级一流课程3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主持省级教研项目3项。党员教师们指导本科生获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国家级1项、省级4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4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2篇,获专利授权1项,参与认定芝麻新品种1个。
创新赋能,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农学系教工党支部顺应农业农村发展的时代潮流,不断创新学习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全面提升。
2022年9月,荆州市公安县一片水稻田里,连片种植的水稻郁郁葱葱、长势旺盛、秆壮穗齐,秋风拂过,稻浪翻滚。
稻田边围满了乡亲,春两优长70品种观摩会正在进行。据稻田主人郑昌明介绍,水稻长势这么好,是因为选对了种。原来郑师傅家种的水稻品种,正是由农学系教工党支部党员李志新教授水稻育种团队培育出的学校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审中稻品种春两优长70。2022年的夏季,湖北长时间处于高温少雨天气,干旱对水稻增产稳产形成严重考验。而春两优长70很好地抵御住了高温干旱对其生长的影响,在当地获得大丰收。
“选育出好品种,让农业增效有路,农民增收有方。”王书平觉得很自豪,能用专业知识帮助农民,推动农业发展,就是最大价值所在。“支部教师目前已经选育审定品种20个,许多老师与企业、地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积极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近年来,农学系教工党支部紧密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湖北高质量发展,不断丰富专业发展内涵。
田小海等18名省市级科技特派员深入到湖北省的枝江、松滋、咸丰等21个县市区域的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创业一线,在作物栽培、农业技术推广和科技培训等领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服务,推进当地农业科技发展。熟悉地力肥力、了解作物生长环境、掌握技术手段……入驻“湖北江陵‘稻—油’科技小院”“湖北仙桃稻虾科技小院”的农学系师生深入田间调研,积极帮助农户改进稻田田间管理方式,开展粮食水分监测和授粉育种等实验,让传统农业赋能科技,给农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方正武、危文亮等6名党员积极投身全国农业现代化先行县石首市建设,为推进石首市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片片金黄的水稻诉说着农学系教工党支部与农民之间数不清的帮扶故事,一个个创新的科技成果承载了党员教师们与企业无数个不眠的夜晚,一次次丰收的喜悦映出农民和科研人员的笑脸。农村产业强了,农民收入增加了,美丽乡村迈出了振兴步伐,农学系教工党支部也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新时期,农学系教工党支部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挥党支部力量和专业优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为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农业强省和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而不懈奋斗。
学习强国: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2534893367549895016&item_id=12534893367549895016&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